![返回列表页](/Skins/Default/Img/mub01Inpage/newsDetialsArticle_icon01.png)
一些注册商标的申请人,总能接到很多次关于商标申请被驳回的电话,电话的内容大同小异,无非就是“您们是XX公司吗(或者某先生,某女士)?我们是某地商标审查处的,您们的某某商标被驳回了。”还有些电话,称他们是商标局领导开的公司,有专业律师进行服务,具备一般商标代理机构不具备的“二次法律文书”提交资格等等。或者是国家商标局服务中心等等,他们能清楚详细的描述了您的公司名称、商标名称、商标注册号和商标代理机构,这让申请人不得不相信事件的真实性!
对方还称:“您之前找的商标代理公司,业务专业程度不高,商标检索不准确,才导致您商标被驳回的情况。”
接下来的几天,所谓的“北京商标案件审查处”会连续给您打电话,告知要赶紧做驳回复审,以挽回自己的商标。似乎您不找他们进行商标驳回复审天就要塌了。而一些不明真相的企业或个人,因为紧张自己的商标,就在花言巧语之下上当受骗。但是交完钱之后,就再也联系不上对方了!
其实像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。
他们之所以能获申请人的信任,是因为他们提供了确切的商标信息。那看到这里大家肯定好奇为什么他们能得到商标的一手消息呢?
商标信息分两种,一种是商标基本信息,比如商标申请人名称、商标类别、商标图形等;一种是商标审查信息,即商标申请审查中所处的流程,比如商标是否通过初审,商标申请是否被驳回。
商标申请2-3个月后,商标局就会将商标基本信息公布在官网上,任何人都可以在中国商标网上查到这些基本信息,所以他们能得知你们的商标基本信息,并不奇怪,只要你想,你也可以看到别人的商标基本信息。
那他们又是如何获知商标被驳回了呢?
1.在商标审查结果尚未公告时,谎称得到“内部消息”显示商标被驳回,甚至不惜发布加盖虚假官方印章的通知,铤而走险。
2.在商标驳回的决定出来之后,商标局会先把这一消息披露到相关网站上。此时仅仅是对商标申请的结果做一个披露,具体的驳回情况和理由,商标局都会在之后通过文件给到客户委托的代理公司,仅此一家。但是此时网上披露和正式文件下发之间,就形成了一个时间差。
于是他们在网上寻找刚刚公布驳回结果的商标信息,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申请人,然后假称是因为自己有关系,能够提前知道消息,暗指客户原先委托的代理公司不够专业。他们希望通过优先通知客户,而赢得客户的信任,而且当企业对原来的代理机构失望后,就会花更高的费用去委托他们处理。事实上,他们此时压根不知道商标是因为什么原因被驳回,更无从知晓如何应对了。
防骗小建议
第一条:认准商标局官方文件
商标审查遵循严格的法定程序。无论商标是否通过审查,商标局只会将官方文件下发至代理机构。在没有收到官方文件之前,并不能确定商标驳回与否。
商标代理机构没有在不法组织之前告知商标驳回信息,并不代表他就是信息滞后。哪怕商标被驳回了,也需要在官方驳回通知书的基础上了解驳回原因,才能够决定商标是否有必要做驳回复审。
专业的商标代理机构会在收到正式下发的《驳回通知书》之后,针对其中提到的驳回理由,快速做出专业的分析、对策和建议,然后再去通知申请人。
第二条:不轻信所谓的“内部关系”
有些机构在通知商标驳回信息的时候,总强调有“内部关系”,商标局和商评委一再重申,没有授权任何机构,编制内的人员也是禁止从事商标业务的。
对于这种情况,申请人最好的方式就是问清对方姓名、所属公司名称、商标驳回原因以及他们了解信息的具体渠道,然后最后挂掉电话,和代理机构确认。
第三条:商标驳回不代表商标流程的完结
商标驳回并不代表商标就此作废,商标驳回复审也是商标注册流程的一部分。《商标法》规定,申请人自收到驳回通知书日起,15日内可向商标局提出复审申请。在专业分析的指导下,商标申请驳回复审仍有比较高的注册成功率。许多的知名商标都曾通过驳回复审“起死回生”,如“宝洁”、“舒肤佳”等等。
即使商标驳回复审仍未成功,申请人还可以通过行政诉讼途径争取。并且商标驳回复审时限比较短,交给不专业的机构反而是浪费时间,极有可能导致商标作废!但无论是驳回复审还是行政诉讼,都是一项法务工作,专业、负责的代理机构才是成功的关键。
对于申请人而言,防骗的根本在于自身了解部分商标知识。如果申请人了解商标注册和商标驳回的原因,就可以很硬气的和不法分子抗争,自然不会钻入他们的圈套。
实际上,商标局对此也曾发过通告,提醒申请人不要上当受骗。